一幅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研学画卷,正在金秋九月徐徐展开。9月19日至21日,喀什第六中学“山海同心·沪喀同行”思政人文考察团的师生们,从北京的历史长卷走向上海的时代新篇,让爱国奋斗的理想种子,在行走思考中落地生根。
北京:在历史与未来间汲取力量
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让师生们感受到与国家同频共振的脉搏。五星红旗迎风升起的那一刻,炽热的情感在每个胸膛涌动。带队教师塔依尔·艾海提说:“这不仅仅是一次观看,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让我们更加懂得何为使命与担当。”
登临长城,学生们在汗水与坚持中体会“众志成城”的厚重内涵。高一学生麦合丽亚·买买提感慨:“站在高处回望,我深深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可贵。每个人的脚步虽小,同心协力却能抵达远方。”
在颐和园与圆明园,古典园林的辉煌与遗址的沉痛形成鲜明对比。高一学生祖米热·库尔班在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前默然伫立,她说:“历史的伤痕提醒我们,青年必须为民族复兴而读书。”
而鸟巢、水立方的现代雄姿,则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国家发展的蓬勃气象,体会到从“奥运梦”到“强国梦”的延续。
在北京科技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点燃了学子对知识的敬畏。通过与高校师生的交流,许多学生表示,“名校风采令人向往,未来要更努力地奔向理想学府。”
在北京城市规划馆,宏大的城市蓝图拓展了学生对“发展”的理解,使他们看见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坚定脚步。
上海:于传统与现代中看见未来
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的参观,将学生们带回到烽火连天的岁月。斑驳的墙体和厚重的历史资料,无声讲述着“八百壮士”誓死坚守的民族气节。有学生表示:“站在这里,才真正明白什么是舍生取义。我们要珍惜和平,但更不能忘记历史。”
中共一大会址的瞻仰,进一步筑牢了学子们的理想信念根基。在红色起点回望建党初心的历程,让青年一代对“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有了更真切的体认。一位高二学生感慨:“从这里出发的道路,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我们这代人也要接过接力棒,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漫步于外滩与豫园之间,同学们在时代天际线与江南庭院的对话中,读懂了上海。外滩见证的“中国速度”令高二学生伊力亚斯·穆萨感慨:“亲眼见到浦东,才真切理解了何为时代机遇。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家乡喀什。”而豫园这座“城市文化会客厅”,则让海派文化包容创新的特质深入人心。
山海相连,同心同行
此番京沪之行,不仅是空间的跨越,更是一次持续进行的思想启蒙。作为上海援疆的生动实践,它正让喀什学子在亲身体验中,将爱国、奋斗的种子深植于心。随着行程推进,同学们还将走进科大讯飞、上海师范大学等更多实践课堂,进一步深化理解,凝聚力量。这堂“行走的思政课”仍在继续,学子们的成长与思考也正随之不断深化。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