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泰兴市曲霞镇困境、流动儿童的安全自护能力,泰兴市青竹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依托“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于2025年8月1日起在曲霞镇便民服务中心启动“霞光护蕾,守护童行”防性侵自护教育小组,面向9名7—12岁的困境、流动儿童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系统性安全教育。小组聚焦农村儿童性教育资源匮乏、家庭监护功能弱化等痛点,围绕“认识身体、识别危险、学会拒绝、安全求助”四大模块设计十节递进课程,旨在帮助儿童建立身体自主权意识,掌握科学、实用的防性侵知识与技能,营造安全、友好的社区成长环境;通过积极引导与支持,培育健康之星。
第一节“我们的安全小天地”奠定了信任与规则基础。社工通过“身体节拍”热身游戏、集体绘制“契约树”等趣味环节,让儿童在轻松氛围中理解“身体属于自己”,共同制定“保密、尊重、守时”等十条小组规则。活动结束,所有孩子都能说出至少一条“我的身体我做主”的简单表述,初步建立安全感。
第二节“身体地图红绿灯”聚焦隐私部位识别。借助卡通人体图和红、黄、绿三色贴纸,孩子们第一次用可视化方式标记“红灯禁区、黄灯警惕区、绿灯安全区”,并大声练习“NO-GO-TELL”口号。害羞的低龄儿童在同伴掌声鼓励下,勇敢说出“胸部”“屁股”等科学名称,现场完成从羞涩到自信的第一次突破。
第三节“知识快闪赛”用竞答方式拆解性侵类型。社工将“身体触碰型、言语挑逗型、网络诱导型”三种性侵形式编成“侦探档案”,配合快闪图片、动作编码和拍手歌,孩子们在两分钟内准确识别出8张以上危险情景,并齐声背诵“危险信号速记歌”。课堂笑声、掌声此起彼伏,孩子们表示接收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第四节“小侦探实验室”首次引入团队合作。三组“小侦探”领取情景任务卡,围绕“邻居叔叔摸大腿”“表哥讲黄色笑话”“网友红包换照片”等案例,使用“人物—行为—危险信号—类型”四要素放大镜模板完成海报并路演。孩子们现场补充“如果叔叔说是游戏怎么办”的追问,自发提出“大声拒绝、转身离开、告诉妈妈”的完整策略,知识已初步转化为行动框架。
第五节“危险情境演练·拒绝三步法”将学习推向实战。社工示范“拒绝—离开—求助”三步后,孩子们分组扮演“熟人”与“自己”,在2分钟内完成两轮角色互换。高龄儿童动作标准、声音洪亮;低龄儿童在同伴提示下也能连贯完成。课后,《回家练一练》单页被一抢而空,家长们陆续在微信群反馈“孩子拉着我们排练,全家都学会了”。
前五节课程以游戏化、可视化、情景化的方式,帮助9名儿童完成了从“认知身体界限”到“敢于大声说不”的关键跨越,累计发放“勇敢贴纸”“高级侦探徽章”等正向激励120余枚,课堂气氛始终活跃。下一步,小组将继续围绕“陌生人和网络陷阱”“利诱升级应对”等主题,逐步引入社区实景演练、法律小词条、亲子共学等环节,把课堂知识延伸到家庭与社区,让孩子们真正成为“带得走的安全小卫士”。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