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以志愿之力,护航世运盛会
2025 年,世界运动会部分赛事在简阳市举办,这一历史性契机既为简阳带来了展示城市魅力的重大机遇,也对赛事保障的社会化、本土化支撑提出了迫切需求。为响应 “人人参与世运、人人服务世运” 的号召,简阳市青年文体协会启动 “青春护航・礼遇世运”赛事志愿服务行动,旨在组建一支专业、活力的青年志愿队伍,为后期简阳市赛事类活动提供全方位志愿服务,同时以赛事为契机,展现简阳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营造 “热情迎赛事、文明展风采” 的浓厚氛围。
二、项目实施过程:全链条推进,打造专业志愿队伍
(一)多元招募:凝聚青春力量,构建活力团队
自项目启动以来,协会创新采用 “线上+线下” 双轨招募模式,确保志愿队伍的多元化与年轻化:
线上招募:通过“青聚锦官城”线上平台招募志愿者,同步宣传世运会志愿服务意义,吸引在校大学生、社会青年主动报名。
线下吸纳:通过线下设点宣传活动,推广赛事志愿服务的内容与保障措施,吸引市民驻足咨询,了解普通人如何参与赛事志愿服务。
最终,成功组建 “青春护航” 志愿服务队伍 1 支,招募志愿者100余名,从中遴选40余名核心志愿者,其中 35 岁以下青年占比达 85%,涵盖在校大学生32人、社会青年2人、体育爱好者8人。所有志愿者均通过 “基础沟通能力测试+服务意愿访谈”,确保具备良好的服务热情与适配能力,为后续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二)系统培训:多维赋能,锻造专业服务能力
为提升志愿者服务专业性,协会通过 “理论 + 实战” 立体化培训体系,累计开展培训8课时,共计80余人次参与,其中包含:
专项技能培训-开设 “赛事志愿服务知识”“礼仪规范” 课程各 2 课时,邀请专业礼仪讲师开展礼仪培训,从站姿、微笑、沟通语气等细节入手,规范服务礼仪,让志愿者 “会服务”。
急救技能培训-开设急救技能培训,课程内容为 “心肺复苏(CPR)”,通过理论讲解 + 模拟操作(使用急救模型),让志愿者熟练掌握基础急救技能,可应对赛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健康问题。
实战演练与岗前培训:组织1次小型赛事志愿服务实战演练,在演练过程中志愿者分组“引导员”“咨询员”“应急员”,现场处理“观众找不到座位”“突发轻微中暑” 等问题,通过实战磨合提升协作能力;岗前开展微培训4次,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志愿者 “善沟通、能应急”。
赛事志愿服务岗前培训:为夯实服务能力,项目组织志愿者参与共青团简阳市委专项开展的世运会城市志愿者岗前培训,培训共有253名志愿者参训,重点学习志愿服务基本规范、沟通礼仪等通识内容,同步掌握医疗急救核心技能,确保岗前能力达标。
(三)多场景服务:高效履职,护航赛事各环节
自2025年8月4日起,“青春护航” 志愿者深度参与世运会简阳赛区服务,覆盖 “赛事宣传-现场服务-延伸关怀” 三大场景,累计服务时长超800小时:
1.赛事宣传-营造全民参与氛围:结合8月世运会简阳赛区比赛项目,志愿者们分批次开展 “赛事宣传进社区、进街道” 活动,累计开展线下设点集中宣传 4 次、街道常态化宣传15次。158 人次志愿者深入市区的大街小巷,发放世运会宣传单 1000 余份、定制纪念团扇1000余把,现场解答市民关于 “赛事门票购买”“场馆交通路线” 等问题超 500 次,有效提升市民对世运会的知晓度与参与热情。
2.赛事过程服务-筑牢保障防线:在8月4日至8月20日世运会简阳赛区赛事举办期间,志愿服务队伍也积极投身现场保障。志愿者重点提供核心服务:一是场馆路线精准指引,协助群众快速定位场地;二是赛事赛程实时查询,解答观赛时间、项目安排等问题;三是文明观赛宣传引导,倡导有序进场、礼貌观赛;四是做好应急救护准备,志愿者随时响应中暑、轻微擦伤等突发情况。
3.延伸服务-传递志愿温暖:在赛事服务之余,积极推动志愿者服务从赛事场景向多元社会领域延伸,累计转化开展志愿服务能力提升培训、助残帮扶、公益托管服务等延伸活动 10次,志愿者主动参与数量达50余人次,其中助残帮扶4次,服务残障人士30余人次;公益托管1次、儿童友好活动3次,服务儿童40余人次,有效拓宽了志愿服务的覆盖范围与服务维度。
三、项目成效与亮点:青春担当显价值,志愿精神传薪火
(一)服务成效:青春志愿力,圆满世运行
“青春护航・礼遇世运”赛事志愿服务行动中培育的志愿者队伍累计参与世运会志愿服务226人次。在赛事期间,志愿者们活跃于咨询引导、秩序维护、应急支持等岗位,以全程在岗、用心服务的担当,助力赛事平稳推进。
(二)项目亮点:三大创新,赋能志愿长效发展
1.“年轻化 + 专业化” 队伍建设:筑牢可持续服务根基
项目以 “培育可复用志愿力量” 为目标,组建的志愿者队伍中 35 岁以下青年占比达 85%,既凭借青年群体的活力与热情激活服务动能,更通过 “理论 + 实战” 系统化培训(涵盖赛事服务规范、应急技能、跨群体沟通等),让志愿者兼具服务热情与专业能力。这支 “热情 + 专业” 双优的队伍,不仅圆满完成赛事服务任务,更成为可长期参与各类志愿服务的核心力量,为志愿服务可持续开展奠定人才基础。
2.“赛事服务 + 延伸关怀” 双轨模式:推动志愿力量跨域复用
打破 “赛事结束即志愿终止” 的局限,构建 “赛事保障为起点、多领域延伸为常态” 的双轨服务模式。在圆满完成赛事类核心服务的同时,主动联动多单位将志愿力量向社会服务领域延伸:组织志愿者深度参与简阳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的康复陪伴、融乐阳光家园的助残帮扶、东溪街道与射洪坝街道的社区治理及公益托管、星圆素艺术学校的舞蹈比赛志愿支持等活动,并联合开展志愿赋能培训提升服务能力。截至目前,累计带动 50 余人次志愿者参与跨单位延伸服务,实现志愿力量从 “赛事场” 到 “社会面” 的长效流转。
3.“多方联动” 资源整合:构建可持续合作生态
项目突破单一主体服务局限,联合残联、街道社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指导中心、社会关爱援助中心、星圆素艺术学校、中奥体育等多方机构,通过联席会的方式,建立 “需求对接-资源匹配-服务落地-反馈优化” 的闭环合作机制:由各单位定期共享志愿服务需求(赛事服务、社区治理缺口、特殊群体帮扶需求),项目统筹调度志愿队伍承接服务,服务后通过多方联评收集改进建议,持续优化服务流程。这种联动模式不仅保障了赛事服务的高效推进,更形成可复制的 “多方协同志愿服务” 框架,为后续志愿队伍持续参与跨单位服务、实现长效运转提供了成熟的合作范式。
四、项目启示与展望
“青春护航・礼遇世运”项目不仅圆满完成赛事志愿服务任务,更培养了一批有经验、有热情的青年志愿力量。未来,简阳市青年文体协会将以该项目为基础,推动志愿者 “赛后不褪色”:通过建立 “志愿服务人才库”,整合本次志愿者的技能特长,对接助残、社区康复、慈善帮扶等领域需求;设计 “模块化服务项目”,让志愿者利用碎片化时间持续参与服务,真正实现 “以赛为媒,让志愿精神扎根社会”,为简阳市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注入长久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