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末旬,热浪仍未散去。在渡头董工业社区一家卡牌包装厂的车间里,工业大电扇呼呼转动,却吹不走空气中的闷热。一群穿着统一校服的孩子们正低头忙碌——他们是来自社区产业工人家庭的子女,正体验父母每日面对的流水线工作:叠纸盒、理卡牌、包薄膜、装盒封箱。
这是8月21日下午,由渡头董社区工会联合会联合社区关工委、妇联组织的“走进父母的一天”职业体验活动现场。辖区几名小学高年级至初中阶段的孩子第一次以“小包装工”的身份,亲手触摸父母日常工作的纹理。
“纸盒要按折痕叠正,卡牌必须每52张一叠、方向一致”,工厂指导老师一边演示一边强调。六年级的何林波额头沁出汗珠,T恤后背渐渐湿透,他小声说:“我才做了半小时,手就酸了。妈妈要从早到晚做一整天……”说着他重新埋下头,把包好膜的卡牌塞进小盒,再整齐码进大箱里,动作逐渐熟练,却也更真切地体会到重复劳动的不易。
车间一角,女孩李梦瑶停下手擦了把汗。她的母亲是隔壁工厂的包装工。“我以前总觉得妈妈的工作‘很简单’,不就是装盒打包吗?”她喘口气说,“可现在我知道,要一直低头、一直弯腰,纸盒边缘有时候还会划到手……妈妈回家从来不说累,但我现在明白了。”
尽管车间较为空旷,工业大电扇持续送风,但高温依旧让每个孩子都汗流浃背。当程如愿终于完成最后一箱,直起腰来说:“我爸也是干这个的。他总说‘不热不热,有风扇’……我今天才知道,原来风扇根本吹不走这么多汗。”
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把包装好的纸箱堆得整整齐齐。社区工会负责人感慨地说:“很多产业工人父母忙于流水线工作,早出晚归,与孩子交流的时间有限。我们组织这次体验,不只是让孩子知道父母‘在做什么’,更是想让他们体会父母‘在怎样的环境中坚持’,以及‘为什么坚持’。”
一箱箱包装完好的卡牌静静垒在墙角,仿佛是他们交出的无声答卷。孩子们用浸透汗水的身影读懂了:那些看似平凡的劳动背后,是需要被看见的付出;那些父母口中“不累”“不热”的谎言背后,是沉甸甸的爱与责任。
在渡头董工业社区,流水线不再只是生产物品的地方,也成为两代人之间传递理解与敬意的课堂。当孩子们亲手将纸牌码齐、封箱,他们封装的不只是产品,更是对父母之爱的回响。
通讯员:罗素琪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