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东阳光鲜虫草为代表的模式正成为行业转型标杆
冬虫夏草的 “野生”与“稀缺”曾一度是它最广为人知的标签。它的生长高度依赖自然环境:海拔3500-5000米的寒冷高原、复杂的生长过程,这些都决定了冬虫夏草的稀缺性,也限制了其长期稳定供给。
近年来,随着资源日益紧张、野外采挖面临管控压力,“生态繁育”逐渐被行业视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一批以科研为支撑、以标准为基础的企业,正推动冬虫夏草从“靠山吃山”的野生时代,走向科学、稳定的现代化产业形态。
技术重构下的可持续路径
与菌丝体不同,生态繁育是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运用智能生态科技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模拟冬虫夏草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湿度、气压等相关因素,精准复刻高原生态环境,让冬虫夏草按照自身原有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生长的一种现代化、高科技繁育技术。
这一方式在满足冬虫夏草关键生物学特征的前提下,实现了产能可控、质量标准化、生态可持续的多重目标,既突破了原产地的季节与地域限制,又避免了过度采挖对高原草场的破坏。
东阳光鲜虫草:生态繁育正在进入产业成熟期
2007年起,东阳光集团启动冬虫夏草生态繁育项目,投入260余人科研团队与超40亿元资金,在湖北宜都建设了近40万平方米的冬虫夏草生态繁育基地。该基地通过高度还原冬虫夏草生长环境,已实现年产量60吨以上的稳定规模,产品品质达到活性成分高保留、重金属远低于标准限度要求的水平。
冬虫夏草在采挖后12小时内紧锁营养,采用FD宇航冻干技术或智能生态保鲜技术,结合多道精研工艺与10+项质量检测,建立起从繁育、清洗、分级到包装的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这一模式下生产的冬虫夏草,不仅外观形态饱满、品质稳定,还具备更高活性与可溯源能力。
东阳光鲜虫草目前已进驻全国150多个城市,开设超350家门店,并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等多项殊荣,其生态繁育体系也成为行业考察交流的重要范例。
从高原资源到产业体系,生态繁育正在重塑行业格局
随着甘肃、青海、四川等冬虫夏草原产区陆续出台《草原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禁止非法采挖与交易的通告,冬虫夏草行业正从依赖“山货”走向重构供应逻辑。谁掌握了生态繁育的稳定能力,谁就拥有了未来冬虫夏草市场的核心话语权。
生态繁育不是退而求其次,而是在生态保护、技术创新与消费安全之间寻求长期平衡的产业方案。像东阳光鲜虫草这样完成科研转化、具备标准体系、能够扩大产业规模的企业,正在推动冬虫夏草从“濒危资源”走向“高质量供给”的新阶段。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