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学生参与基层服务、践行社会责任提供了广阔平台。近期,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软件工程学院“青衿护新”三下乡实践队前往德阳市德新镇及其村落开展实践活动,活动时间自7月9日起至7月15日。此次活动结合学院专业优势,通过科技赋能、文化传承、民生服务三维联动,为当地居民解决实际问题,也让团队成员在深入乡村中锤炼本领,实现“青春助力乡村振兴,知识反哺基层发展”的双向价值。
图为志愿者们抵达德新镇首日合照图片 吴炜供图
扎染传承·匠心独运
7月9日,探寻扎染魅力,传承古老技艺。志愿者来到长江村無染手工工作坊,了解扎染的特色与文化传承。志愿者在工作坊主理人的带领下学习扎染的制作工艺、色彩运用、图案设计以及文化内涵,亲手制作了扎染方巾、包等物件,并用照片、视频等方式进行记录,创作非遗宣传小视频。
图为老师现场讲解扎染原理及技法 吴炜供图
童心筑盾·防灾同行
7月10日,青衿科普防灾识,启润童心安全线。志愿者前往德新镇综合文化站,开展气象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志愿者用理论、故事、问答的传统讲授与鹅卵石绘画的创新实践,让10余名儿童在活动中掌握防灾知识,将防灾减灾安全理念植入心中。
图为志愿者们与儿童合照 吴炜供图
编程启智·童创未来
7月11日,编织数字梦想,启航智慧未来。志愿者在德新镇综合文化站,给儿童们送来了一堂趣味编程课。通过编程理论讲解和小游戏实践,让孩子们体验到了从一串串深奥代码到一帧帧游戏画面的生动转变,直观地感受到编程的魅力。过程中,志愿者的耐心帮助与孩子们友好的游戏PK,为这次活动增添了趣味的一笔。
图为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体验编程游戏 吴炜供图
反诈游园·全民防范
7月12日,反诈宣传进乡村,趣味互动入民心。清晨,志愿者趁着“赶集日”的人流量来到龙泉村菜市场,在集市口开展了反诈游园活动,通过“乒乓跃‘诈’大闯关”、“反诈拼图速记”、“粘住骗局小课堂”以及全民防诈骗调研问卷开展反诈宣传,在活动中提高居民对诈骗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增强他们对诈骗手段的识别能力。
图为志愿者调研防诈骗问卷 吴炜供图
竹编织就·风扬乡音
7月13日,编织非遗经纬,感悟竹编匠心。下午,志愿者前往德新镇综合文化站,在专业老师的教授下学习竹编。老师示范了“挑二压三”等基本编法,志愿者按照步骤依次排条、压篾、收边,在剪刀的修饰下变换成不同形状,聚合成风格各异的竹编扇。志愿者在亲手编制竹编扇的过程中,真切感悟到竹编技艺的独特魅力。
图为志愿者们在老师指导下体验竹编工艺 吴炜供图
暮年芳华·关爱银发
7月14日,暮年芳华,关爱老人志愿行。在当地村委会老师的带领下,志愿者分为3组前往了三户老人家中,为老人送上慰问品,开展了打扫卫生、共制午餐、陪伴谈心等活动。志愿者用最真诚的陪伴与最朴实的劳动传递着青年学子的关怀,也在行动中体会到关爱空巢老人的意义,“尊老、敬老、爱老”在此刻不再是一句空洞的话。当被问及参与“三下乡”活动的意义时,志愿者们答道:“老人们的笑容,就是最好的答案。”
图为志愿者们与老人共同包饺子 吴炜供图
图为志愿者接受访问 吴炜供图
在一周的实践中,志愿者迈进田野,在青葱水稻前叩问初心;迈进工坊,在传统技艺中体味匠心;迈进社区,在烟火生活里传递温情;迈进家门,在银鬓老人前反躬自省……亲身的实践经历让志愿者凝聚起做实事、说实话的行事准则,传承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志愿者的脚印在德新扬起了尘土,尘土上终将盛开出绚烂的花朵——那是一朵叫“奉献”的花,花期永续,花香四季。(通讯员 敬雨欣、黄韵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