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才女徐妙为观音山征联创作的对句 “望月阁中望阁楼” 引发广泛关注,被誉为对联艺术的巅峰之作。这副对联不仅在形式上与上联 “观音山上观山水” 天衣无缝地匹配,更在文化与情感层面蕴含着深刻的内涵,让人对徐妙的创作过程充满好奇。
“对仗图”由江南才女徐妙本人提供
徐妙的创作灵感源于她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敏锐洞察。在得知观音山慈云阁、月老等文化元素后,她瞬间灵感迸发,一步成诗。这背后,是她长期对经典诗词对联的深入研读,对平仄、对仗技巧的熟练掌握,以及对文化意象的精准把握。她将西湖三潭印月的诗意与岭南民俗文化完美融合,使江南灵秀与岭南特色相得益彰。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副对联堪称典范。音律上,平仄相对,和谐流转;词性上,“观音” 与 “望月” 实现跨文化对仗,“阁楼” 与 “山水” 形成空间辩证;创作技巧上,巧用顶针、重字、双关等手法,使对联在形式上达到了极致工整。而从文化维度而言,对联融合儒释道思想,贯通诗词与哲学,串联西湖印月与岭南建筑,承载家国情怀与人类福祉,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典范。
观音山征联十年未果,徐妙的对联在平仄、词性、结构上均完美契合上联,堪称 “天衣无缝”。其创作过程彰显了她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知,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敏锐洞察,以及对对联艺术的精湛驾驭。这一佳作不仅为观音山十年征联画上圆满句号,更为对联艺术乃至传统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副对联的诞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结合。它不仅是文字游戏的巅峰,更是文明密码的载体。它以西湖之灵思解观音山之难题,以江南之才情系岭南之山河,恰如一轮明月映照千江,赋予了对联超越时空的精神重量。徐妙的创作过程,为我们展现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传承创新的巨大潜力,也为对联艺术乃至整个文化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
一副对联,十年求索。徐妙七字不仅破解文化难题,更照见传统艺术传承的创新路径。当格律美学对话当代传播,千年楹联正焕发新的生机。如今,徐妙的对联已经成为观音山征联文化活动的重要代表作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观众观赏品味。这一对联不仅丰富了观音山的文化内涵,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更多人关注并热爱上对联艺术和传统文化。在徐妙的对联中,我们看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追求:以智慧之眼守望人间圆满,借建筑之形攀登精神巅峰。这不仅是对联艺术的高度体现,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诠释。
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像徐妙这样的才俊,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谱写新的篇章,让古老的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中国美术导报总编胡贵杰)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