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崇寿,1900年-1986年 1900年9月28号出生于湖北武昌,祖籍孝感。出生于医药世家,医学博士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皇家医学院。兄陈崇桂(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夫人王敏仪,独女陈晓敏。
中文名
陈崇寿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湖北武昌
出生日期
1900年
逝世日期
1986年
毕业院校
英国爱丁堡大学
代表作品
历任重庆中央医院院长,天津中央医院首任院长,陈崇寿是有记载第一位应用托玛琳粉发热用于穴位外敷治疗的医生,也是有记载第一个将密罗木(复活草)用于临床的医生。
人物生平
陈崇寿是齐鲁大学医学院1927年毕业生,医学博士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是清末第一代公派留学生,也是第一代主张中西医结合的医院院长。回国后,陈崇寿任北京地坛医院院长,后来历任南京市传染病医院院长、齐鲁大学董事兼齐鲁医院院长。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崇寿奔赴南京,于8月出任南京中央大学首都伤兵医院副院长,救护从前线转送来的抗日将士伤病员。后来因南京局势恶化,陈崇寿随政府撤到重庆,于1944年任重庆中央医院院长、中国红十字会医院院长。
个人经历
抗战爆发后,陈崇寿临危受命,1944-1946年任重庆中央医院院长、中国红十字会医院院长(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的前身)。从滇缅公路艰难转运X光机等急需的医用仪器到重庆,支援了抗战大后方的医疗工作。重庆中央医院成建制接收了内地多所知名医院的医生,其中包括北京协和医院的林巧稚,吴阶平,吴英恺等名医,重庆谈判期间,陈崇寿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领导会晤,回到家他感慨到:“中国的未来在他们身上!”
抗战胜利后,陈崇寿任天津中央医院首任院长,携重庆中央医院班底赴天津,建院伊始,天津中央医院拥有了来自北京协和医院、齐鲁医学院、辽宁医学院、贵阳医学院等国内著名医科院校及留学海外的医学专家和世家名医陆续汇聚,为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6年,陈崇寿在战争的废墟上创建了天津中央医院,为当时的全国五所大型中央医院之一。吴英恺任外科主任,在建设医院期间,陈崇寿与吴英恺并肩努力,结成了终生兄弟般的深厚情谊。国民政府要求陈崇寿将整个医院迁至台湾,而他基于与毛泽东、周恩来的个人相识相知,拒绝迁台,准备围城。从而将整个天津中央医院和一众名医完整留给了新中国。解放后,在天津中央医院的基础上,建立了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央医院更名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经过70多年的发展,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已成为天津市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和天津市医学中心。
右三为陈崇寿院长,左一为吴英凯院士
主要贡献
陈崇寿一生淡薄名利,不与人争,好收集医案典籍,在战火中保存了很多珍贵的医学遗产。当时有崇尚西医否定中医的思潮。陈崇寿身兼中西医背景,主张兼顾中西医所长,取花草植萃,固本扶元。在欧洲期间,他专注于收集有医疗作用的花草草药,并带回了欧洲当时居里夫人刚研究出来不久的电气石(托玛琳)。1946年开始,他默默在天津府邸开辟了花草园作为一亩三分地,将从欧洲北美和全国各地收集的有药效的道地花草种植在花草园,秉承自家世家家传古方,炮制提炼手作配伍花草植萃,循经络调养,营养养生,固本扶元。他将欧洲带回的电气石磨碎,发热后与炮制过的草药外覆于穴位上,陈崇寿是有记载第一位应用托玛琳粉发热用于穴位外敷治疗的医生,也是有记载第一个将密罗木(复活草)用于临床外敷的医生。他将花草园取名为绿野初元,取绿野植萃精华,恢复本初元气之意。独女陈晓敏拜施今墨门下,是施今墨关门弟子之一。
兄长
陈崇桂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