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00后”大学生用科技与想象力,为海洋保护注入全新活力。近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学生团队自主研发出“潮汐海灵——智能仿生水母水下监测机器人”。这只形似水母的“海洋精灵”,正以轻盈之躯破解海洋监测难题,为守护蔚蓝海域提供创新方案。
传统水下机器人常因噪音大、能耗高,干扰海洋生态,而“潮汐海灵”却另辟蹊径——它模仿真实水母的游动姿态,以柔性材料包裹机身,在水中如“隐身”般安静穿梭。团队负责人介绍:“它的重量不到两瓶矿泉水,续航却长达14小时,能像真正的水母一样潜入珊瑚礁、渔场等区域,执行任务时几乎‘零打扰’。”
这只“智慧水母”不仅是灵活的“潜水员”,更是专业的“海洋医生”。它能自主绘制水下三维地图,避开暗礁渔网;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可实时追踪鱼群动态,记录生物多样性;内置的水质监测系统如同“水质试纸”,能快速反馈溶解氧、酸碱度等关键数据,为生态保护提供精准依据。
此项目诞生于学生们的“海洋梦”,并且得到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全方位支持。学校为团队开放了3D打印中心及水下测试池。“课堂上老师讲到海洋塑料污染,我们就在想,能不能造个既环保又高效的监测工具?”团队成员回忆。在导师的全程指导下,这群年轻人利用学校资源,用3D打印技术重塑水母的“骨骼”,用算法模拟海洋环境、反复优化防水结构,甚至为测试性能泡坏过三台样机。
未来“潮汐海灵”将拓展至海底管道巡检、极地科考等领域。团队计划联合环保机构,用“水母机器人”建立海洋生态数据库,为“蓝色粮仓”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它游过的每一片海域,都可能成为环境保护的新坐标。”谈及愿景,学生们眼中闪光。这只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实验室诞生的“智慧水母”,不仅展现了青年学子解决现实问题的创造力,更让公众看到: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正在年轻一代手中成为现实。
通讯员:方振宇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