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东明珠天长市,一位80 后媒体人正用镜头书写着新时 代的乡村叙事。从传统媒体人到数字经济弄潮儿,顾达鹏以“ 内容+电商 ”的创新实践,为县域经济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 “天长范式 ”。
深耕乡土 打造数字传播矩阵
毕业于南开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顾达鹏, 自2019年加 入天长市融媒体中心以来,历任记者、主持人、编辑等职。2024年9月,在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推动下,他创 立大鹏工作室,以“万物皆可播 ”的前瞻理念开启媒体融合新征程。
工作室聚焦江浙沪皖及长三角地区,打造“地久天长话事人 ” 和“靖雯说 ”两大特色账号。前者以“ 带货+叙事 ”模式,将金黄麦田、高邮湖风光、芡实糕等乡土符号转化为文化 IP,累计播放量突破5000 万次;后者通过生活小常识、居家养老妙招等 实用内容,架起城乡情感桥梁。截至2025 年 3 月,工作室全网 粉丝近20万,直播带货额达13万元。
创新机制 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顾达鹏创新构建“政府搭台、媒体赋能、市场运作 ”机制,与滁州市新农人协会、天长市总工会等单位深度合作,将直播带 货与“共富工坊“公益项目结合。在秦栏镇、万寿镇的助农直播中,他不仅销售农产品,更通过故事化表达赋予商品文化内涵, 当镜头掠过百年水乡的芡实糕制作技艺,直播间瞬时成为传播饮食文化的窗 口。
这种“ 内容+电商 ”模式创造显著效益,帮助农户拓宽销售 渠道,推动集体增收超10万元,带动企业销售额增长30%。更深远的是,工作室通过短视频记录三代麦农守护土地的故事,让农产品从商品升华为承载乡愁的文化符号。
使命担当 书写媒体融合答卷
“作为新时代媒体人,我们既要记录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更要成为发展的参与者。”顾达鹏表示。工作室积极参与文化推广与公益活动,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的崇高使命。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浪潮中,顾达鹏的职业轨迹恰似一部生动 的时代启示录。这位从传统媒体转型的“新农人 ”,在天长市公共服务中心的全链条赋能下,完成了从内容生产者到电商运营者 的身份蜕变。他以短视频为画笔,用镜头语言讲述商业故事,在 数字空间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通过构建“内容+电商+ 文旅 ”的创新生态,不仅激活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市场潜力,更探索出县域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天长模式 ”。这一实践既彰显 了媒体融合的产业价值,也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数字样本。
天长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