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描述:
车主刘先生因车辆年限较长,被多家保险公司拒保商业车险。他在朋友推荐下购买了一家“XX交通服务公司”推出的“车辆安全统筹险”,年费仅为正规车险的60%。半年后,刘先生驾车发生剐蹭事故,维修费用需2万元,但联系该公司时发现电话空号、办公地点人去楼空。经查证,该公司未取得保险业务经营资质,刘先生只能自行承担损失,维权陷入困境。
风险提示:
警惕“统筹保险”三大隐患
1. 非保险性质,缺乏监管保障
“统筹保险”本质是行业互助协议,非正规保险产品,不受《保险法》保护,经营者无保险资质,资金安全无保障。
2. 合同条款模糊,理赔套路多
合同中常隐藏免责条款、赔付限额等陷阱,且经营者常以“经营亏损”为由拖延或拒赔,甚至直接失联。
3. 低价诱惑,风险转嫁消费者
通过低价吸引车主,实则将风险转嫁给投保人,一旦发生大额事故或经营者资金链断裂,车主可能面临巨额债务。
案例启示:如何避开“假保险”陷阱?
1. 认清资质,只选正规保险
投保前通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或“金事通”APP查询机构资质,仅选择持有《保险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正规公司。
2. 拒绝“无法投保”误导,合规车辆均有解决方案
* 老旧车辆:可投保交强险+三者险(部分公司提供高龄车专属方案);
* 营运车辆:选择平安“营运车险”等合规产品,风险保障更全面。
3. 警惕“超低价”宣传
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保险”往往存在漏洞,可通过平安官网或“平安好车主”APP自助比价,透明消费。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供稿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