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博 王国灿
组团发展的定义和背景:文化组团发展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经济或社会发展单元。在乡村发展中,组团发展通常涉及到多个村庄或社区的合作,旨在通过资源共享、人才、文化等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与激荡文化的伟力,有效提升整体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与幸福感。
一、组团发展在乡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组团发展有助于打破单一行政村的局限,通过跨村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例如,浙江省在乡村组团式发展中,通过整合生态环境、山水资源、产业发展、交通设施等,构建起新的发展优势。
2. 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组团发展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新模式。通过产业聚集和组团发展,可以形成规模效应,增强区域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3. 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组团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创新实践。通过组团发展,可以破解农村资源要素配置不充分、乡村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4. 优化乡村公共服务和治理水平
组团式发展还能进一步优化乡村公共服务,提高乡村治理水平。通过组织化、制度化的创新,可以为集体经济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乡村振兴中的文化组团发展
1、乡村振兴中文化组团发展的内涵
乡村振兴中的文化组团发展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针对乡村文化建设提出的一种发展模式。它类似于乡村振兴组团式发展的概念,以多个乡村为单位,通过整体规划、资源整合、协调开发、联合经营等方式,促进乡村文化的振兴发展。
整体规划方面:将不同乡村的文化资源、文化需求等进行统一考量,制定全面的文化发展规划。例如,有的乡村有丰富的传统农耕文化遗产,有的乡村有独特的民俗文化活动,在整体规划下,可以将这些特色文化元素整合起来,形成互补的文化发展体系,构建一条文化旅游线路或者打造一个综合性的乡村文化品牌等。
资源整合方面:物质文化资源整合:包括整合乡村中的古建筑、古遗址等历史文化遗迹资源。比如多个相邻乡村都有古祠堂,可以将这些祠堂资源整合起来,进行统一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打造古祠堂文化展示群。
非物质文化资源整合:如整合乡村的民间技艺、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像剪纸、刺绣等民间技艺在很多乡村都有存在,将这些分散的技艺资源整合,通过设立共同的展示平台、培训基地等方式,提升其文化影响力和传承能力。
协调开发方面:协调各乡村之间的文化发展步伐和方向,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例如,相邻的几个乡村可以协调开发乡村文化旅游项目,一个乡村主打美食文化体验,一个乡村主打农耕文化体验,一个乡村主打民俗文化表演等,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联合经营方面:文化产业联合经营:多个乡村联合起来开展文化产业项目,如共同投资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文创企业入驻,开发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创产品。
文化活动联合经营:联合举办大型的乡村文化活动,如文化节、民俗庙会等。通过联合经营,扩大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参与者,同时也能够降低单个乡村举办活动的成本和风险。
2、乡村振兴中文化组团发展的意义
(一)提升乡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效益
资源优化配置:通过整合分散在各个乡村的文化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将不同乡村的文化人才、文化设施等进行整合调配,避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发挥出更大的文化价值。
规模效应产生:文化组团发展能够使乡村文化建设形成一定的规模,吸引更多的关注和资源投入。例如,文化旅游方面,多个乡村联合打造的旅游线路或旅游区域,相比单个乡村的旅游项目,更具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能够带来更多的旅游收入和文化传播机会。
(二)促进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
保护文化完整性:不同乡村的文化元素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在组团发展过程中能够更全面地保护乡村文化的完整性。例如,一些传统的农耕文化习俗可能在单个乡村已经逐渐失传,但通过与其他乡村的联合,可以完整地恢复和传承这些习俗。
传承人才培养:可以集中培养更多的乡村文化传承人才。例如,多个乡村联合设立传统技艺传承班,聘请专业的师傅进行授课,为乡村文化传承培养更多的接班人。
文化元素融合创新:不同乡村文化的碰撞能够产生新的文化创意。例如,将A村的民俗舞蹈与B村的传统音乐进行融合创新,创造出全新的表演形式。
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在组团发展的模式下,更容易吸引外部的创新资源,如文创企业、高校创意团队等参与乡村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开发出更多新颖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
(三)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增强乡村吸引力:丰富的文化组团发展成果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和技术流入乡村。例如,有特色的乡村文化组团旅游项目能够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带动乡村的产业发展和人口回流。
促进乡村社会和谐:文化组团发展过程中,不同乡村之间的交流合作增多,有利于打破乡村之间的隔阂,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村民在共同参与文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能够增强彼此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乡村的凝聚力。
3、乡村振兴中文化组团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组织协调难度大
利益分配问题:不同乡村在文化组团发展中涉及到利益分配时容易产生矛盾。例如,在联合经营文化旅游项目时,对于旅游收入的分配、游客流量的分配等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会影响乡村之间的合作关系。
规划执行差异:各个乡村有各自的发展需求和特点,在执行统一的文化组团发展规划时可能会出现差异。例如,有的乡村可能更注重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对文化保护等长远目标执行不力,从而影响整个组团发展的效果。
(二)文化资源整合的复杂性
资源多样性与分散性:乡村文化资源种类繁多且分散,整合起来难度较大。如一些古老的农耕器具可能分散在各个农户家中,收集、整理和集中展示这些资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文化内涵挖掘与融合:不同乡村文化内涵差异较大,如何深入挖掘并将其融合到一起是一个挑战。例如,有的乡村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有的乡村文化更侧重于家族传承,在组团发展中需要找到合适的融合点,既能保留各自文化的特色,又能形成统一的文化主题。
(三)人才短缺问题
缺乏专业的规划人才:文化组团发展需要有专业的规划人才来制定合理的发展方案,但乡村地区往往难以吸引和留住这类人才。例如,缺乏懂得乡村文化旅游规划、文化产业布局等专业知识的人才,导致发展规划不合理或者缺乏前瞻性。
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不足:在文化组团发展过程中,既需要能够传承传统乡村文化的人才,也需要能够创新发展乡村文化的人才。然而,目前乡村地区这类人才相对匮乏,制约了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三、组团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1. 处理好新乡人与原乡人的关系
在乡村组团式发展中,需要处理好新乡人与原乡人的关系,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平衡和保护。
2. 注重品牌化经营和数字化赋能
品牌化经营和数字化赋能对组团式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品牌化经营,可以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通过数字化赋能,可以提高乡村发展的效率和质量。
3. 创新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
农村集体经济应当特别重视发展路径选择,坚持多元化稳健发展路径,包括物业租赁、股份合作、多元服务供给等风险可控、竞争性相对较低的领域寻求稳健发展。
4、应对乡村振兴中文化组团发展挑战的策略
(1)加强组织协调
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成立专门的乡村文化组团发展协调机构,负责统筹各个乡村之间的发展事务,协调解决利益分配、规划执行等问题。例如,可以制定明确的利益分配方案和监督机制,确保各个乡村在合作中的权益得到保障。
强化沟通与合作意识:通过开展乡村文化交流活动、组织联合培训等方式,增强各个乡村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意识,促进乡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提高组织协调的效率。
(2)优化文化资源整合
建立资源整合平台:搭建一个数字化的乡村文化资源整合平台,对各个乡村的文化资源进行详细的登记、分类和展示,方便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例如,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展示各个乡村的文化遗产、民俗活动等信息,吸引更多的关注和资源投入。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与共性:组织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等深入研究各个乡村的文化内涵,寻找文化之间的共性和融合点。例如,可以从乡村的历史发展脉络、地域文化特色等方面入手,挖掘出能够代表整个组团文化特色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3)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
培养本土人才:通过开展各类培训课程、设立文化传承奖励机制等方式,培养本土的文化规划、传承和创新人才。例如,定期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规划培训班、传统技艺传承培训班等,提高本土村民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
引进外部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部的专业人才到乡村参与文化组团发展。例如,给予到乡村工作的文化专业人才一定的补贴、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等,吸引他们为乡村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组团发展在乡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济竞争力,还能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然而,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妥善处理各种关系,注重文化组团式化赋能,并不断开拓创新发展路径。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确保文化组团发展能够在新时代乡村背景下取得更大的成功。
(作者:寇博系中国数字乡村协同创新平台秘书长、民革北京市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王国灿系中国数字乡村协同创新平台副理事长、专家委委员。)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