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首位,巩固和扩大了减贫成果,全面推进农业发展。农村生活得好,农民富有繁荣,基本稳定农业产业更强大,乡村环境更好,农民的生活更加丰富。更重点是向相对较少发达地区倾斜的农村困难群众倾斜,深入探索解决城市和乡村二元结构、完善城市和乡村融合发展制度机制,全面推进了乡村工业复兴、人才复兴。
新阶段的思政创设要有新环境。良好的环境条件是促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期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在农村教育中创设一定程度的环境条件,为广大农民提供载体。具体而言,教育环境可以根据振兴战略中的五个要求创设。例如,在生态宜居、村风村貌建设中,村民生活垃圾要集中投放和处理。首先创设一个生态和谐的农村环境;同时,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创造舒适空间,让家庭开展院落环境管理工作。在产业振兴过程中,不断传播道德观念、法治意识和主体意识等价值观。让群众自发组织村风村貌建设者和维护者,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村民思政环境建设的队伍中。也要贯彻落实农村产业安全化、生态化和可持续化的原则,为生态环境建设奠定基础。
新阶段的教育内容要有创新性。立足新发展阶段,教育内容在乡村振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面向广大农民群众,包括农民和儿童。它与学校的教育对象不同,因此在内容上也会有所不同。在具体的乡村教育实践中,许多理论内容都围绕“三农”主题进行。这些主题包括农业种植、农业器械、农业生态、农村治理和农民人才等。这些教育主题具有强大的农村发展元素,因此它们具有丰富内容创新性。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农村发展的阶段特点,才能往更高的发展阶层迈进,确保农村事业取得迅速进展。
新阶段的人才培养要有专业性。人才支持是全面推进乡村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在特殊专业领域。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对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正在慢慢加大,在保证基础发展的稳节奏下,要加强对涉农学科专业建设的指导。推进农林教育供给侧改革,加快调整、优化、升级和新建专业,提高专业设置前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为现代农业发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供服务。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增设粮食安全、生态文明、智慧农业、营养与健康等重点领域急需专业知识。为绿色低碳、多功能农业、生态修复、森林康养、湿地保护和人居环境治理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布局一批新兴的涉农专业。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在新的征程中,接续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农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业、畜牧业现代化,是我们奋斗的首要任务。完整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接续各项具体工作提供指引。我们要继续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村振兴加快增效。只有通过全党和整个社会全面推进农业发展,加快促进高品质、有效的农业、农村居住和农民富裕。(孙珊珊)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