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成都理工大学“星光守护,爱筑梦桥”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开展中华优秀非遗传承和交流活动。
非遗探索:对话别斯满服饰的华丽篇章
图为当地别斯满服饰的宣传墙报。张世玉 供图
当日上午,成员们探访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别斯满服饰。在相关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团队成员了解到被誉为“穿在身上的非遗”的别斯满服饰是满族文化与嘉绒文化交融的产物,以其华丽与气派而闻名。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团队成员特意拜访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琼平老师。
作为别斯满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四代传承人,李琼平老师不仅向成员们展示了别斯满服饰的精美,更分享了其背后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故事。在深入交谈的过程中,李老师一边向团队成员展示现场已完工的别斯满服饰,一边讲述自己从小跟随长辈学习技艺的经历。
在李老师的细心讲解下,团队成员逐渐了解到别斯满服饰制作过程中的诸多细节,包括所需材料的选择、图案的设计以及刺绣技巧等。交谈最后,李老师向成员们强调了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及其意义所在,同时对团队成员关注非遗、宣传非遗的举动表示认可与肯定。
图为李老师所获荣誉和作品陈列。周易萌 供图
实践学习:亲身体验针尖上的非遗魅力
为使团队成员更深刻地理解刺绣文化,李琼平老师安排了刺绣体验活动。在李老师的引导下,团队成员亲手触摸绣线,学习了平绣、插绣、套绣、夹绣、缠绣等多种刺绣技艺,感受针尖在布料上的跳动,体验从设计图案到色彩搭配的全过程。
通过体验,成员们纷纷表示,虽然刺绣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手操作起来却十分考验耐心。成员在实践中逐渐领悟到了刺绣艺术的精髓,感受到每一种针法独特的魅力和技巧。
在参与刺绣活动开展实践体验的同时,李琼平老师还热情地为成员们讲述了一些刺绣背后的故事,如四祥瑞图、无情鸟、金童玉女图等。团队成员看着面前的刺绣图案,听着背后所蕴含的故事,仿佛置身其中。刺绣背后生动有趣的故事加深了成员们对刺绣图案背后文化意义的理解,也促使团队成员对传统文化进行进一步了解。
图为团队成员在李老师的指导下体验刺绣。张世玉 供图
意义展望:在“看、听、思、悟”的过程中自觉成为非遗守护者
实践队员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实践活动,他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别斯满服饰的文化内涵,还学会了部分刺绣技艺,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所在。更重要的是,此次活动加深了成员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思考,激发了成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热情,为未来的文化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团队成员与别斯满服饰非遗传承人李琼平老师的合影。周易萌 供图
(通讯员 何颖 徐雨桃 刘雨婷)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