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一词出自法国戏剧家翁托南·阿铎在20世纪30年代写就的《剧场及其复象》一书中,阿铎对虚拟现实的定义是“精神的复象,可以帮助观众、参与者进入另一种精神的世界内”。
图拉古导演继续说到,“我喜欢追本溯源,追寻虚拟现实这个词的来源与最初的本意,会让我在纷扰的现代生活中的更好地感悟虚拟现实技术的‘初心’”。
他继续补充到:“在我的理解中,虚拟拍摄指的的是把一个真实世界和演员全息复制,克隆到电脑里的虚幻世界,从而在物理意义上打通虚拟与真实的界限。简而言之,虚拟拍摄和普通电脑特效的区别,就像利用生物科技克隆那头羊和把羊画在稿纸上之间的差别一样。”
在现有的一些以短片为主的虚拟现实电影中,对视点的处理一般都采用了具有参与感的第一人称视角,如《救援》(HELP,2015)、《紧张症患者》(Catatonic,2015)等作品,均采用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制作,能够给观众带来极强的临场感与参与感。图拉古导演认为这些都是很好的范例作品:“如果我们没办法制作成熟的大电影,那么几只精悍的短片也许更能让观众和投资者们为之侧目。”
采访临近尾声,图拉古导演再次提出了自己的倡议:“我希望国内的电影从业者能给观众更多的沉浸式体验,让电影行业迎来一个全新的沉浸式时代。”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