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鱼塘底部哗哗的水声,尾水处理系统信息化平台上实时显示着前后水质改善情况,尾水经过“岸基一体化”设备,变成一股清水慢慢向外流出,回流至鱼塘。这是分布在江门市蓬江区、新会区、江海区、开平市、恩平市等多地的江门联通“岸基一体化”鱼塘尾水治理助力乡村振兴工程。目前,该工程已涵盖江门全市16个镇街,为更多的渔业水产主提供了尾水治理“慧”养鱼的新路“数”。
渔业养殖,普遍存在尾水治理问题。池塘养殖投喂的饲料,未被鱼类食用的占5%~10%,而在被鱼类食用的饲料中又有25-30%以粪便的形式排出,即饲料除供给养殖鱼类生长外,还有部分在池塘中沉积,造成浪费和污染。江门市作为广东省水产养殖的主产区,也是绿色兴农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区域,推进鱼塘升级改造尾水处理工作,已成为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围绕江门市市政府近年来持续推动养殖池塘升级改造绿色发展三年行动,江门联通通过积极探索养殖水质循环净化新道路,搭建数字化养殖水产治理体系,科学引领渔业产业的规范化建设和健康发展,让养殖水“活起来”,切实赋能乡村振兴,守住“金山银山”。
养鱼先养水,“一池好水”“慧”养鱼
良好的水质环境是水产养殖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国家对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水产养殖尾水排放问题已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
图1 岸基一体尾水治理系统示意图
“岸基一体化”设备采用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对养殖过程中的尾水进行处理,主动抓尾水污染源头,经过蛋白分离、泡沫分离、化粪处理、三氧微生物处理、紫外消毒、池塘循环水养殖等六大科技治理工序,24小时不间断浓缩分离残饵、粪便、水溶性有机物及悬浮物,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养殖模式,养殖水循环回收利用率高达 99.5%以上。
图2 池塘岸基一体化设备(尾)废水净化处理模式
“10亩的塘口,8天即可循环一次,一造养殖可节约水量约32万m³,经由‘岸基一体化’设备的养殖尾水仅约2m³/d,比正常减少尾水99%。”江门联通数字农业领域尾水治理专家岑俊权介绍说。
能养水才会养鱼。应用尾水治理系统后,养殖池塘内总磷、总氮、悬浮物、COD、pH等水质指标均比普通养殖低、且稳定。水质的提高,让池内鱼更好养,达到节能减排、绿色健康养殖、增产增收的目的,为乡村振兴更添新动能。
5G“慧”养水,“智”水走出新路“数”
养殖户打开手机,育种池内鱼儿成群结队、欢快畅游的场景映入眼帘。手机里的数字水产软件系统,查看水质、氧气、pH值等数值变化。“手机远程操控,投饵、增氧、整个养鱼过程更加轻松,足不出户,点点手机屏幕,就能培养出优质水产品。”
实时监控养殖区域的生产作业情况、水产品生长和摄食情况等,这些都离不开5G智慧渔业的支持。
江门联通创新使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以鱼塘尾水治理为核心,构建“1+3”的渔业服务体系,即1个渔业大数据平台和3个产业服务工程,并充分利用5G 900M低频覆盖距离远的优势对养殖基地进行广覆盖,热点区域采用中高频进行补热,实现多层网络协同达到性能最优,实现5G+智慧渔业模式,助力渔业精细化运行。
“岸基一体化”设备结合联通的物联网与智能控制,配置了尾水处理系统云信息化平台,实现尾水处理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在线监测、设备的远程控制及处理前后水质改善情况的相关展示,进一步实现渔业的安全生产以及数字化管理。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江门联通将以此为抓手,结合中国联通的数字信息化能力,以开平市尾水治理项目为标杆,持续推动实现全域池塘改造升级,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食材供应基地,推动江门市水产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道路,努力打造百姓吃得放心、农户养得省心的高品质江门食材供应链,并提升河岸水生态景观。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道路上,江门联通将持续以生态为引、5G技术为笔,绘就环境美、产业兴、乡风淳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