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参与建设。截至2023年底,我国农民工群体规模已壮大至2.9亿人,其中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达到30.6%。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这群农民工群体的就业状况至关重要,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其中一条就是有一部分因为年龄的不断增大而必须“离城返乡回家”。
但是这批劳动力目前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一来企业在用工时,已经对年龄作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一般是要求50岁以下,原因很简单,就是年龄越小身状况更好、体力更强,加上现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农民工供大于求;二来60岁左右的农民工自身也考虑到身体健康原因和照顾家庭的因素,主动离城反乡回家就业,可是因为年龄较大,学习新的技术和创业能力方面压力很大,只能继续以出卖“劳力”为主;三来政府在加大就业服务力度时重点在于其他的群体对象,对年龄60岁左右的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关注并不够,办法不多,政策扶持的力度自然也就不是很大。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基层政府及部门应当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就业方面的要求。县级政府应建立健全就业指导和法律知识培训体系,为这些年龄较大又没有一技之长的“力量型”农民工,提供一系列免费的就业培训及劳动法律知识普及服务。乡镇(街道)及社区(村)应通过入户走访等方式,全面掌握本地区农民工务工信息,建立农民工务工台账、就业意愿台账,为精准帮扶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让社区干部、网格员积极引导他们关注县融媒体平台、自媒体平台、“零工驿站”发布的就业培训、招聘信息,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县乡两级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举办线上线下精准招聘会及下乡小型招聘活动,为农民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县乡还可以谋划在前,打好“提前仗”,主动引导有意向返县回乡就业的这批农民工回家做事。围绕县域内特色产业项目,加强孵化、扶持和有针对性的指导,推动这批有经验有一定技术的农民工群体携先进技术返乡创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动更多农业人口致富。在农民工群体中,应高度重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加强50岁左右的农民工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管理。将优秀农民工党员列入村两委班子后备干部人选。通过精准培养,不仅可以增强农民工党员的政治意识,而且可以将他们的职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投入到地方治理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江西宜丰李国样 北京 闰智杰)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