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地理标志是备受瞩目的知识产权,对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外贸外交、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地理标志主题调研,了解基层地理标志的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和诉求建议,提炼地理标志保护监管的经验做法,并提出强化地理标志保护监管、实现地理标志高水平保护、高标准管理、高效益运用和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研究背景
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来,对包括地理标志在内的知识产权工作赋予了新内涵,明确了新定位,作出了新部署,为做好新时代地理标志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党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地理标志工作,针对地理标志保护和监管进行全面部署。《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探索制定地理标志、外观设计等专门法律法规,健全专门保护与商标保护相互协调的统一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工程;推动地理标志与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以及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提升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提出:加强地理标志、商业秘密等领域立法;开展关键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区域行政执法专项行动,重点查处假冒专利、商标、侵犯著作权、地理标志假冒等违法行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地理标志在内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形成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作为知识产权专项规划,细化落实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要求,要求提升地理标志保护和管理水平,强化地理标志保护监管。此外,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地理标志保护的指导意见》(国知发保字〔2021〕11号)也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地理标志保护,严格地理标志管理,加强执法检查和日常监管,严厉打击地理标志假冒行为。
当前,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和监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但仍面临许多挑战,一是制度协调统一有待加强;二是能力水平与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要求仍有距离;三是产品特色质量管理与监督有待强化;四是地理标志品牌价值尚未充分显现。为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职能,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和监管,培育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的竞争新优势,特此开展主题调研。“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提炼地理标志成功经验,收集基层工作焦点难点问题,听取保护监管意见建议,力求将调研成果用于赋能特色产业发展、提升区域品牌价值、推动地理标志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现状
地理标志是公共资源,地理标志的保护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全链条服务和全流程监管。通过对相关省市地理标志保护监管调研,梳理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 加强政策法规引导
不断健权真全完善地理标志地方立法体系,为地理标志的严格保护和有效运用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基础。将地理标志保护纳入省政府绩效考核和知识产抓实干指标体系,相关举措先后纳入“十四五”期间知识产权、品牌发展、乡村振兴等重要规划及工作部署。
2. 健全地理标志工作体系
构建地理标志协同保护工作格局,支持和鼓励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中纳入地理标志保护措施,开展联合保护行动;发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用,加强舆情监测和地理标志假冒线索搜集报送,有效支撑相关执法部门开展联动执法;加强地理标志领域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健全涉外地理标志保护机制。
3. 严格地理标志保护监管
加强日常执法检查,采用“双随机、一公开”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聚焦特色品质,实行重点地理标志清单式监管。组织开展地理标志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地理标志假冒行为,严格监督和查处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人未按管理规范或相关使用管理规则组织生产的违规违法行为。依法推动将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纳入知识产权信用监管。
4. 着力促进地理标志运用
通过推动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和特色产业培育,努力提升地理标志影响力和附加值。充分利用各类展会平台进行展示展销活动,积极打造地理标志品牌文化,持续开展宣传推广活动。拍摄典型地理标志产品宣传系列片,讲好地理标志品牌故事,组织开展地理标志知识进校园、进农村等活动。
三、意见建议
(一)意见汇总
在调研交流中,各省也反映了地理标志保护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 地理标志认定保护不统一
多年以来,我国地理标志认定保护不统一,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并存使用,不仅不利于消费者对地理标志产品的识别,也增加了部分生产者的运营成本,加大了地理标志监管执法的工作难度。地理标志统一认定保护,有利于简化公众对地理标志的认知,提高地理标志监管保护效率,促进地理标志有效运用,发挥地理标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2. 地理标志假冒较常见
地理标志是一种公共资源,其背后的经济价值使之成为从业者争相使用的资源。很多从业者缺乏地理标志保护意识,为了赚取利润,将劣质产品拿到地理标志区域售卖,并随意使用地理标志品牌,导致市场上存在不少假冒伪劣产品。这些产品从包装、外形等各个方面模仿地理标志产品,损害了当地正宗地理标志的品牌形象,导致消费者产生混淆与不信任。
3. 地理标志产品特色质量难以保证
很多地理标志申请主体存在“重申请注册,轻管理监督”“重生产,轻品牌”“重经济效益,轻长远规划”“重产量,轻文化”的思维定式,往往更加注重眼前实际利益,而对地理标志产品质量和长期发展有所忽视,缺乏长期科学的规划,导致产品特色不鲜明、品牌文化内涵不足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特色质量的稳定与地理标志品牌的塑造。
(二)工作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地理标志发展的新机遇与新需求,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1. 推进地理标志统一认定,强化地理标志保护
完善地理标志认定机制,优化地理标志认定流程,制定发布地理标志认定产品分类标准。推动实现地理标志的统一受理渠道、统一审查标准、统一发布公告、统一专用标志、统一监管保护,统一规范不同保护渠道的地理标志名称、保护地域范围划定等认定要素,有序推进地理标志统一认定和立体保护机制。推动在地理标志保护机制下,强化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道地药材、传统手工艺品等的保护。
2. 开展地理标志统一立法,严格地理标志监管
加快推进地理标志统一立法,统筹考虑地理标志商标保护和专门保护两种模式,明确相关主体权利义务和管理机关职责,完善地理标志授权确权程序。健全专门保护与商标保护相互协调的统一保护和监管制度,完善“双随机、一公开”行政监管机制。建立地理标志领域的信用监管机制。结合地理标志产品的区域性、季节性等特点,加强重点地理标志执法保护。加强对擅自使用地理标志的生产、销售等违法行为的执法保护力度,严格规范在营销宣传和产品外包装中使用地理标志的行为。
3. 建立地标产品溯源体系,确保产地质量管控
建立“生产过程数据化、管理过程自动化、决策系统智慧化”的地理标志产品溯源体系,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化优势对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及市场运营进行数字化一站式管理,涵盖基础数据库、防伪溯源查询、地理标志授权许可、专用标志使用注册登记、产地证明标识申领发放和流向管控、市场监管、奖励惩戒等诸多功能。
4. 加大地理标志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地理标志政策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大地理标志文化知识传播,让地理标志代表的文化故事、品牌价值以及质量优势深入人心。创新宣传培训方式,通过新媒介宣传、成果展示展览、论坛研讨等宣传地理标志知识,提升协会、企业、生产者、消费者等各类市场主体对地理标志的认知度,实现专利技术强农、商标品牌富农、地理标志兴农。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和互联网监管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王淇)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