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其中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就是其中一块重要的版图。练就“党建妙手”,注入“发展丹青”、执掌“治理之笔”,才能在乡村大画布上绘出“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的“无声之诗”。
练就基层党建“妙手”,为“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提供组织保证。中央是绘就蓝图的“大脑”,为未来乡村和美图景提供思路方向和建设方法,基层党组织就是那最终掌控“画笔”的“手”。只有练就出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的“绘图妙手”才能将“大脑”的谋划落到实处,最终完成超群绝伦之画作。“手”要始终带头坚持“大脑”的全面领导,从全局上领悟大方向,在局部上感悟小细节,悟深悟透“大脑”所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并用“大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工作。同时要着力提升基层组织力,抓牢党员干部“触笔手指”的重要地位,以理论凝聚意志、引领前行;用实践提升能力、创新工作。不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切实成为党的坚强战斗堡垒。从而做好党的主张宣传、党的决定落实、基层治理领导、群众团结动员、改革发展推动等工作,为和美乡村提供落地保障。
注入产业发展“丹青”,为“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提供动力保障。产业兴旺是乡村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将产业这一源头活水打通,才能给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墨水丹青”,最终才能绘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绝美画卷。乡村产业兴旺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同时,也为专业人才提供自我成长及实现价值的平台,促使人才向乡村涌入。人才集聚又能使乡村组织、治理、产业多方位焕发生机,形成良性的发展循环。发展特色产业是注入产业“发展丹青”的一条重要途径,其关键在于要因地制宜做好乡村“土特产”文章。要全盘分析乡村的特色与当前的优势短板,着力发展好亲水又亲土的高质量产业。若有先天种植优势,可以将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形成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的现代农业;若有先天生态和文化优势,可以把乡村旅游项目互相融合,打造成一种时尚的旅游业态;若有电商项目的扶持,可以深入推进电商帮扶工作,形成农产品网上销售的“聚集地”和增收致富的“主阵地”。
执掌乡村治理“画笔”,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提供制度保证。乡村治理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和基础支撑,是绘就和美乡村的重要“画笔工具”。乡村治理可以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农村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人民的创造伟力。党对乡村治理的领导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保障,而农民是乡村治理的主力军。因此作好乡村治理文章首先要树立坚持党的领导和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的正确思路,其次要用好“硬件”、“软件”两类“治理画笔”。通过将乡村规划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文明保护和基础设施提档有机融合,建强乡村治理的硬件基础,保障乡村建设的长效运行;通过起草“村规民约”、开展乡村德治教育、进行法律知识普及等方式,健全“三治融合”的治理格局,完善乡村治理的软件配套。(武进区礼嘉镇人民政府 张曙)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