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基层工作的“基本功”。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我们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目标导向、把准方向,坚持群众路线、调出答案,坚持结果转化、开出良方。
坚持目标导向,选准“方向”备足“功课”。凡做大事,首先需明确做事方向,做好万全准备。方向正确才能一帆风顺,准备充分才能一路畅通,做调查研究也是如此。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首先要站准思想立场,坚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从全局角度、发展角度、问题角度中寻找调研方向,明确项目课题,通过线上调查问卷、线下摸排走访、实地观测等手段使调研更贴近群众生活“土壤”,做到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同频共振”。
坚持群众路线,弄准“问题”调出“答案”。李强总理在总理指出,“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这要求我们在调查研究工作中,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并组织群众。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俯下身、弯下腰、沉下心,多下田间地头、多去矮墙院坝,与老百姓“面对面”、“手牵手”地“围灶谈话”,弄清楚老百姓真正关心的“烦心事”“要紧事”和“急难愁盼”问题,获取最深入、最广泛、最真实的社情民意,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坚持结果转化,找准“病灶”开出“良方”。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如果只是“只调不研”“一调了之”“研而不实”,不仅违反了调研的初衷,而且还会导致发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作为基层干部,我们在调研过程势必会发现很多历史遗留“老大难”、层出不穷“新状况”。对于可“立行立改”的小问题,我们要以“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优良作风把问题解决在一线;对于“陈年顽疾”“老大难”历史遗留问题,要以“解剖麻雀式”“庖丁解牛式”的工作方法,找出问题本质,摸索解决办法,确保最重要、最管用的调研成果“掷地有声”“开花结果”。(礼嘉镇 朱宇迪)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