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租”始终是我国住房市场的短板。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房屋租赁市场规模仍然处于劣势,当美英法日等国住房自有率在50%-70%左右,德国50%以下,大部分居民以租赁为主要的居住方式时,中国的住房自有率却在90%以上。然而,随着我国近几年房价的一路高升,2亿多流动人口的递增,“买转租”之风迅速在国内兴起,人们的租房意愿逐渐提高。
加之“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政策加持,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房屋租赁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日前,关于“建立‘租购并举’制度,加快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顺利召开。“培育多元化供给主体,发展机构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支持民营租赁机构发展;鼓励发展长租公寓,推动租赁房屋提档升级”再次提及,为城城找房等长租企业的机构化发展释放出重要信息。
过去五年多,中国房屋租赁行业的顶层设计制度概括起来就八个字——房住不炒,租售并举。租赁机构化成为未来租赁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出台的很多鼓励性文件希望推动租房市场的培育与发展。在专家看来,专业化的租赁机构能够提供相对稳定的租赁关系和比较长期的稳定房源,便于政府监管和解决契约精神问题。
另外,“支持民营租赁机构发展,加大财税金融扶持力度,降低住房租赁综合税负水平,推动金融机构为住房租赁企业打造专属金融产品”的提出,更是给长租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虽说中国的住房租赁市场仍处于2.4亿租赁人口的蓝海之中,但盈利空间小、盈利方式不清晰、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融资渠道狭窄等诸多问题,给公寓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目前的长租公寓品牌大多是依靠风投等资本支撑,有些企业甚至通过“租金分期”等金融杠杆进行运作。实际上,长租公寓实现盈利可谓“难上加难”。
作为推动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环节,住房租赁市场是健康稳定发展下保障民生的重要一环。但在高投资低利润的野蛮生长下,长租公寓近年来频现“甲醛门”“租金贷”“爆雷”等事件,行业洗牌加剧。单数据来看,2020年,7、8两月长租企业爆雷数额达20余家;2019年,资金链断裂及跑路的长租公寓多达45家。面对行业出现的种种畸形,住建部于9月7日发布关于《住房租赁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此次协商会再次强调,要加快出台住房租赁条例,加强对住房租赁企业、中介机构信息发布、资金使用等全流程监管,整治租赁市场乱象,让老百姓租得放心、住得安心。
城城找房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的社会舆论对整个行业均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不过随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相关法律的健全规范,消费者对行业的质疑声也将发生重要的转变。但无论是从行业规模,还是政策支持来看,整个的租赁行业未来必将朝着机构化的趋势健康稳定发展。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